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
新技术革新时泡沫与机遇并存,核心在价值认同。
面对经济学家,人们常喜欢请他们基于经济学理论对未来进行预测。
而对此,坐在我们面前的诺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教授,最爱说的则是“我不知道。”
对不少人来说,萨金特这个名字或许还比较陌生,然而他的金句却在这两年广为流传 —— “中国创新速度是美国的三倍”;“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关注强劲的驱动力”;“人工智能就是统计学”。
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 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与卢卡斯、巴罗和华莱士一起开创了合理预期学派,研究利率的期限结构、古典失业、经济大萧条等重大问题。2011年,因“对宏观经济中因果的实证研究”,托马斯·萨金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近年来,萨金特教授频频来访中国,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中国移动互联网创新能力的感叹,2017年更加盟了北大汇丰商学院,担任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
近日,萨金特教授来到36氪WISE 2018新商业大会,围绕“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进行演讲,从经济学、科学发展视角阐述了创新来自“人与人间的连接”、“大数据带动互联网及未来智能时代发展”、“企业家精神来自零数据”的观点。
怎么理解“企业精神来自零数据”?如何看待技术革新中产生的“泡沫”?如何在市场泡沫破碎前觉察端倪?正在发生的智能时代,“AI就是统计学”这句话是否仍旧适用?
围绕这些问题,36氪在会后对萨金特教授进行了专访。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