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风控第一港股」百融云创上市即破发,背靠大树也难乘凉?

AI 中国 网 https://www.cnaiplus.com

「AI风控第一港股」百融云创上市即破发,背靠大树也难乘凉?

今日,国内大数据服务商百融云创正式登陆港交所。百融云创发行价为31.80港元,募资净额约37.59亿港元。

早在去年10月,《时代周报》就报道称,百融云创与其当时的第三大股东青岛国新签署了对赌协议:如果百融云创未能在一两年内成功IPO,其实际控制人可能由CEO张韶峰改为青岛国新。

这一消息引发了当时业界对百融云创的上市猜测,但他们很快否认了赴港IPO的传闻。然而不到半年时间,百融云创已经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成立于2014年的百融云创,可以说是老牌AI风控选手。所完成的四轮融资中,投资方中不乏央企中国国新旗下的国新基金、中金公司这样的“国家队”,也有高瓴、红杉、IDG等明星投资机构。

但即便是如此亮眼的背景,与风控科技赛道的多年积累,似乎都未能让资本市场买账——上市首日,百融云创收盘价为26.7港元,较发行价暴跌16%。

“他们挑了个最差的时间上市。”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表示。

上市少了“天时”?

在金融科技巨头们都在低调“改造”自身业务之时,百融云创这个上市时点,很难说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AI金融评论观察到,暂缓上市之后,蚂蚁在争取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和数科子公司,同时不断调整花呗、借呗这两大拳头产品,例如对年轻用户谨慎给出授信额度、拟设置贷款冷静期、上线理性消费助手等,试图通过一系列细节倡导理性消费——但上市一事并无最新进展。

京东科技也在逐步改变,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完成了调整组织架构、任命集团首席合规官为CEO等举措,并正式从京东数科更名为京东科技。

此前也有消息称,京东科技将撤回原京东数科的上市申请。

尽管2021年起,已有联易融、水滴、PingPong等金融科技公司,以及马上、招联、捷信等消费金融公司在筹备上市,但同时也有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员工向AI金融评论表示,自蚂蚁集团去年11月暂缓上市后,碍于监管之锋芒,各自所在公司都放慢了上市的步伐。

在头部机构的上市前景不算明朗的情况下,市场对百融云创的反应相对悲观,也属情理之中。

而这一形势很大程度与金融科技监管风声趋紧有关。

百融云创对此也并非没有预判。作为一家基于大数据,向金融机构提供风控技术解决方案的服务商,百融云创在招股书“风险因素”一栏就明确给出了多项监管方面的挑战,例如数据隐私及保护、个人征信业务方面的法律法规;金融服务业法律、法规或标准的收紧等,表示“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可能对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这其中就涉及了去年推出的《数据安全法(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也强调风险数据及风险模型管理的重要性,严禁商业银行与存在违法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记录的第三方组织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百融云创仍有小贷业务正在进行。招股书显示,有一家附属公司进行少量试验小额贷款交易,面向中小企业主。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来自其他服务的收入(主要源自试验小额贷款交易)占收入总额0.1%。

虽然百融云创表示,收入总额中仅有小部分来自该项业务,且业务属实验性质,并无进一步扩展的计划,但若未能遵守网络小贷业务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最终版本,其经营许可证或被吊销,业务可能会被禁止。

据了解,其小贷业务目前至少面临两项监管挑战:

一是最高法规定,一年期民间贷款利率超过LPR四倍(目前为15.4%)的,将不受法律保护;

二是监管规定小贷公司的注册标准为,省级业务10亿元、全国性业务50亿元,而百融旗下广州数融小贷的注册资本仅为1亿元。

盈利能力和“隐藏炸弹”

巨头动向、监管风向,其实都只是破发导火索的一部分——市场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一向有所质疑,百融云创在招股书里交出的成绩单,可能还说服不了港股市场的投资者们。

「AI风控第一港股」百融云创上市即破发,背靠大树也难乘凉?

2017年至2019年和2020年9月30日止,百融云创收入总额分别为3.54亿元、8.58亿元、12.62亿元、7.64亿元。

收入来源被分为数据分析服务、精准营销服务、保险分销服务和其他,其中数据分析服务为最大来源。

2017年至2019年和2020年9月30日止,数据分析服务分别为百融云创贡献了3.14亿元、4.06亿元、5.22亿元、3.56亿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88.7%、47.3%、41.4%、46.6%。

但期间亏损分别为3.53亿元、1.82亿元、9414万元、1.16亿元,四年累计亏损超过7亿元——百融云创表示,公司日后可能继续录得亏损

对于持续亏损的情况,百融云创在招股书中表示,经营亏损主要由于收入被大额研发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所抵销,而累计亏损主要原因为大额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亏损。

而对于2020年财务表现不及往年的情况,百融云创称,这是因为去年的新冠疫情对中国金融服务业造成负面影响,继而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的大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服务需求下降。

但百融云创也在招股书中强调,凭借其数据分析能力、技术平台及知识资本,其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已自2020年6月30日起出现增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旗下仍在运营的“榕树贷款”,也是百融云创业务中一颗隐藏炸弹。在新浪黑猫投诉上,榕树贷款的投诉帖已经上千,原因包括高额利息、暴力催收等。

百融云创也在招股书中表示,任何不当的逾期债务催收行为,均可能会令公司承担责任及对公司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百融云创能成功反弹吗?

不过,重新关注到服务客户数、市场份额等重要指标,百融云创的股价也未必会延续这样的颓势。

AI金融评论从招股书中梳理出了如下几个关键数据:

  • 客户数:于2020年9月30日,在中国累计为逾4,200名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提供服务,包括绝大部分国有银行、逾650家区域银行、绝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逾90家主要保险公司及其他多家

  • 付费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数目:于2017-2019年以及2020年前9个月,其提供服务的逾4200名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中,累计分别有511名、1301名、2031名及2438名付费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订阅其产品及服务。

  • 核心客户数目:2017-2019年,分别有62名、135名及196名付费金融服务供应商客户为核心客户——此处的「核心客户」定义为于某年各自贡献收入总额超过人民币300,000元的持牌金融机构。

  • 核心客户的收入贡献:2017-2019年,该项占比为55%、63%及74%,单客年均收入约人民币3.2百万元、人民币4.0百万元及人民币4.7百万元。(单客年均收入:核心客户于某年产生的收入总额除以该年的核心客户数目)

  • 核心客户留存率及净收入扩张率:于2019年,核心客户留存率为89%。(即于某年拥有的核心客户在未来12个月继续留存的百分比)。

  • 市场份额: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9年,百融云创的市场份额为8.7%;2020年上半年,市场份额微增至8.9%。

与一众登陆美股市场的、涉足风控和助贷业务的金融科技中概股相比,百融云创的表现仍有可取之处。

从信用卡行业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预期整体信用卡市场将反弹:央行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量有7.56亿张,环比增长近1%。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0年下半年的新发行信用卡数量将超过两千万张,较上半年增长124%。

如若信贷行业能全面复苏、回到高速增长,对风控服务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也将利好百融云创这类AI风控企业。

同时,资本对AI风控赛道仍然抱有不小的信心。AI金融评论获悉,除了本月的慧安金科以外,不久将会有另一家AI风控企业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有投资人向AI金融评论表示,尽管风控赛道的投融资不算火热,但已经是较为成熟的行业;历经P2P衰退、大数据业务遭严打、互金行业监管趋严等事件后,这一赛道存活的玩家已经不多,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他们的业务能力经受住了市场和合规的双重考验,因此资本也会对现有玩家有所青睐。

AI金融评论曾与时任百融云创副总裁王正明独家对话,他表示风控行业的发展,必然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科技的力量会助力提升金融机构的效率,产生更广泛的应用与场景;科技产生价值的过程,才是不会消褪的科技红利,未来还将受益更多的受众。

百融云创所面对的,其实是整个AI风控行业,乃至整个金融科技领域都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尽管一场又一场监管风暴席卷而来,但只有真正能带来科技价值的企业,才能成功穿越风暴,安全到达彼岸。

AI 中国 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