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8-02-13 00:53:25 热度:

宜信CEO唐宁LendIt峰会发表中国互联网金融十大观点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图为 宜信CEO唐宁

直击LendIt峰会宜信CEO唐宁“中国 互联网金融十大观点”

在宜信过去九年的实践中,互联网金融和P2P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还记得宜信早在2006年成立时,当时国内还没有P2P这个词,当时,我们也不知道欧美有这样的名词,于是创造了“个人对个人”的说法。“P2P”这个词其实是个舶来品。当时对于投资者和借款人都很陌生,很多人都问,“P二P”是干什么的?

今天我抛出一些观点和大家做交流。也对过去9年中国P2P做回顾与总结,也对未来做展望。

观点一关于市场

互联网+金融——双轮驱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市场

唐宁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和P2P市场,动因有两个

第一,我们在金融、信用市场、金融体系,服务小微、服务三农方面比较落后,但这个落后反而给了创新一个机会。美国P2P面临的机会跟中国P2P面临的机会不一样。

第二、另一个增长引擎是科技,互联网,大数据,中国现在有一个优势就是利用科技,做更好的金融。

观点二关于O2O

O2O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成功范式

唐宁说,O2O(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成功范式。

在信用体系建设早期,对于目标人群的信用风险控制工作,如果没有面对面的信息核实确认,控制风险还是非常有挑战的。美国的获客也不是完全互联网的。也有通过传统平邮等方式获客、传播的。

观点三关于资产

自己做资产难,从别人那里获得资产同样难

唐宁说,自己做资产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如若树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战略,建立线下团队,无论是从获客、服务、风控方面,还是跨地域管理团队,难度都非常大。

但是另一个角度来讲,从别人那里拿资产,难度、挑战也非常大,不是能不能拿到资产,而是拿到好的资产的挑战,对合作伙伴做风控挑战同样很大。

观点四关于风控

欺诈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大于信用风险

唐宁说,风控中国和美国不同。美国控制信用风险。

观点五关于大数据

大数据不是万能的,没有大数据是万万不能的

唐宁说,大数据做营销可能能直接做决策,但是在信用决策、风险控制中,传统的信用和金融数据在今天和看得见的未来还是主要决策信息来源,大数据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辅助作用。

观点六关于环境

宏观环境良好,中观环境喜忧参半,微观环境赢在差异化

唐宁说,有关监管宏观环境一片大好;中观环境喜忧参半,微观环境赢在差异化。

具体而言,宏观包括政府监管等因素;中观包括P2P、小贷微贷等机构共同组成的行业;微观包括我们这些P2P、小贷微贷等机构自身如何选择。这方面,我认为一定要有资金的特色,打差异化的牌,才能有长期竞争力。

从宏观条件上讲,无论是人行,还是银监会、各地金融局金融办,包括国务院提出发展 普惠金融、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大方向还是非常明确的。特别是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能缺少普惠金融的支撑,互联网金融、P2P是很重要的促进,所以宏观是比较好的趋势。

中观说行业喜忧参半,喜是行业有很大的发展、进步;多说一些忧,主要是指“跑路”现象,主要是欺诈,希望投资人有更好的提升,少发风险。

但是更多的行业风险,我认为还是在“一人多贷”的这个问题上。总的说,一人多贷的现象,征信体系的支撑不够,缺乏数据共享,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其实是借给同样人群。

举例来说,我们在日常运营中发现有这样的机构,比如说宜信风控好,凡是宜信的客户,只要拿着宜信审过的合同并且还过一次款,在某些机构能够给钱。

面向未来,一定要有征信方面的提升,我有一个呼吁2015年,能够接入征信系统,能从征信系统中获取数据,另外行业能够有信息分享,变得非常非常重要,否则可能会有系统性风险产生。

观点七关于监管

要有自律、互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创新监管模式

唐宁说,在未来,将是自律、互律和他律相结合的过程。

在早期,每个机构都说自己好,当然也要接受市场检验,有投资人、媒体等公众监督,之后有了行业协会。在早期,行业协会比较市场化。后来又有了政府(地方、中央层面)牵头成立的协会。更加正式和有公信力,这种组织的存在开始有效的工作。

面向未来,他律,无论来自中央或 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和行业协会、企业,以及社会各方相关方的监督,最终会形成一个监管体系。

观点八关于团队

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密码德才兼备的跨界人才

唐宁说,关于人才的看法,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人才的挑战。一方面,互联网比较跨界,既要懂互联网,又要懂金融。互联网是用户体验为先,而金融有很强的风控维度。所以,如何把这两类人拉到一起,让互联网的人懂金融,让金融的搞明白互联网,其实是非常大的挑战。

其实在我们的实践当中,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当你组建团队时,一定一定要关注德才兼备的人才。因为做金融相关风控等工作,如果他没有基本的“德行”,其实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诸如数字、风控模型来讲,它是一个“术”层面的问题。“道”的层面,如果风控负责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尤其销售的负责人,其实很多道德风险、操作风险、欺诈风险,很多是前端的风险。如果前端的风险控制不好,后面的情况也会很难做。所以人无德,他很难做互联网金融,很难做风控。所以德才兼备、德为先,听起来很大,但是实实在在是建团队选人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有一种平衡与平和,对于风险有敬畏之心。我觉得这种人,是在组织方方面面都是合适的人才。

观点九关于未来

十年内中国的信用环境在硬件上赶上美国,软件方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唐宁说,展望未来,希望未来十年之内,中国信用环境的硬件方面能赶上美国。至少要有征信局开始提供服务,无论政府背景的和市场化的征信机构,提供服务;另外能够有更多经过考验的信用技术为大家所用。从法律角度,可以对“老赖”有所控制,让他们寸步难行。

至于软件方面能不能赶得上,需要在座的大家一起努力了。

观点十关于互联网金融

十年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消失(金融由科技驱动,互联网金融完成普惠金融使命,更好的金融来到中国)

唐宁说,十年之后,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在中国已经消失了。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科技已经成为金融的组成部分,驱动金融发展的内生的组成部分,金融本身就包括科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通过科技,帮助金融,实现普惠金融,或许没有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词,但是我想那个时候大家的创新就成为金融领域的持续创新。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